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,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,象谜面,后半截是解释、说明,象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称它为歇后语。最早出现“歇后”这一名称是在唐代。《旧唐书.郑綮列传》中就已提到过所谓“郑五歇后体”(一种“歇后”体诗)。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,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。如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:“亡羊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意思就是说,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太晚。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。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,耐人寻味,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,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。如钱大昕《恒言录》所载:“千里寄鹅毛,物轻人意重,复斋所载宋时谚也。”这类歇后语,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。本人搜集了一些有关动物类的歇后语,分类不全,希望大家欣赏、转载,不吝赐教!
1、要饭花子穿西装------穷讲究。
2、瞎子磨刀------快了。
3、猪鼻子插葱------装(象)相。
4、小鸡不撒尿------各有各的道、
5、猪往前拱鸡往后刨------各有各的活法。
6、杀猪杀屁眼------各有各的杀法。
7、看三国掉泪------替古人担忧。
8、孔夫子搬家------尽是(书)输。
9、窝头踹一脚------不是块好饼。
10、关帝爷掉灶坑------灰头鼠脸。
11、洗脸盆里扎猛子------不知深浅。
12、马尾串豆腐------提不起来。
13、耗子给猫当三陪------要钱不要命。
14、耗子给猫理胡须------溜须不要命
15、耗子枕猫卵子睡觉------关系在那呢。
16、耗子拉木楔------大头在后头。
17、狗带嚼子------胡勒。
18、狗带帽子------装人。
19、猫带嚼子------勒胡。
20、狗咬吕洞宾------不识好人心。
21、狗拿耗子------多管闲事。
22、熊瞎子打立正------一手遮天。
23、熊瞎子掰苞米------所剩无几。
24、耗子看粮仓------家贼难防。
25、黄皮子下豆鼠子------一窝不如一窝。
26、黄皮子坐庙堂------装得哪尊佛呢。
27、柳条串王八------你们是一个枝上滴。
28、墙头跑兔子------你们是一路滴。
29、癞哈蟆蹦脚面------不咬人咯殃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