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类是有“典”的,有的来源于某项民俗,有的来源于少数民族,有的来源于某历史人物等等。北京是历代古都,特别是满族入关后以北京为中心长达二百数十年,满族民俗和清代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及其他诸种活动在北京话中留下大量痕迹,形成与此有关的话多歇后语。这与上述第一类不同,它不像第一类那样直接取自事物的形状,而是由“典”而生,所以不查清其年由形成的那个典故,就完全不明白该歇后语是怎样形成的,就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用这句话就影射出这个下句。为探京俗之源,必须讲讲这类歇后语的出处。这类歇后语不少,自然是难以尽述,兹举些例句,以窥其源。
2、十五只鸡蛋炒韭菜 七青八黄
3、生盐拦韭菜 各人心里爱
4、烧鱼放韭菜 冒充;冒葱
5、三分钱韭菜 拿一把
6、清明里的韭菜 刀头
7、青葱炒韭菜 乱七八糟
8、藕丝炒韭菜 青青白白;清清白白
9、牛吃韭菜 留下了根
10、麦田里的韭菜 难分色
11、麦苗韭菜分不清 不像个庄稼人
12、买把韭菜不摘 抖擞啥哩
13、蚂虾炒韭菜 十样还有鱼;十样还有余
14、乱韭菜种塘田 十年九不收
15、乱韭菜 拣不顺了
16、龙须菜炒韭菜 乱七八糟
17、六月韭菜 假葱
18、六月的韭菜 又贱又臭
19、两份钱的韭菜 一小撮
20、镰刀割韭菜 不死心;心不死;一刀齐
21、冷锅炒韭菜 死去又活来;死去活来
22、看见麦子叫韭菜 五谷不分
23、韭菜做汤 浮在上面
24、韭菜煮豆腐 一青二白;一清二白
25、韭菜叶子 一刀一刀地割;又瘦又长
26、韭菜叶面孔 一伴就熟;一拌就熟
27、韭菜芽碰屋檐 老嫩
28、韭菜下锅 一捞就熟;一唠就熟;捞出来就熟
29、韭菜饨蛋 冒葱;冒充
30、韭菜田里夼宝 赌葱